面對國際化、資本化、互聯網+、生態化等諸多外部環境的影響,中國的環保工程產業進入到新時代,時空在加速,產業在重構,格局在變化……中國政府給予了環保工程產業較高的期望:一是要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,二是要擔當起環境質量改善的大任。
中國環境形勢之嚴峻,治理任務之繁重,治理需求之迫切,治理問題之復雜,治理難度之高,幾乎可以稱為全球之最。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,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,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的逐步健全,創新、綠色發展政策的深入實施,加強環保工程治理的政策、法規、技術等產業紅利的逐步釋放,“十三五”期間中國環保產業將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,市場規模、技術水平均將進入一個全新階段。
雖然環保工程產業發展速度很快,但生態環境問題仍十分突出,還有近70%的環境治理需求沒有被市場挖掘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中國環保工程產業規模將大幅擴容,新興領域市場需求將快速釋放。據環境規劃院測算,全社會環保投資將達到17萬億元,為“十二五”的3倍以上,年增速有望達到18%,節能環保工程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從2015年的2.1%左右增至2020年的3%以上。環保工程產業將成為中國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。
政策、法規、制度是環保工程產業市場發展、技術進步的主要驅動力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,中國的環境治理理念、治理手段都將發生重大轉變。
一是政府在多個領域建立了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制度。《規劃》也明確提出了“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、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、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、地表水質量劣Ⅴ類水體比例”等12項約束性指標。
二是為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,達成治理目標,建立了“中央環保督查、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、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、環保機構垂直管理、生態保護補償機制、河長制”等一系列創新性制度體系。
三是完善環保市場機制,建立健全PPP、政府采購服務、第三方治理、綠色金融、排污權交易、環境保護稅等一系列制度法規。
在新的規劃、政策、法規、制度推動下,污水處理、垃圾處理、脫硫脫硝等傳統環保產業規模大幅擴容,海綿城市、地下管廊、綜合區域治理、土壤修復、黑臭水體、污泥處理、VOCs監測等新興市場快速釋放,城鎮黑臭水體、垃圾分類、霧霾、污泥處理、垃圾滲濾液等環境治理難點有望實現技術突破。
中國有著數萬級的環保工程市場,在互聯網、云平臺、大數據、新材料、新技術等驅動下,中國環保工程產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,到“十三五”末,在一些細分領域,市場規模、技術水平將達到世界前列,甚至成為全球第一。